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dior.com
坚信命运的安排
征兆与迷信
Dior诞生之机缘巧合
一切都是征兆,万物皆有深意。Christian Dior先生对自身的传奇命运坚定不疑,笃信必有幸运之星护佑。1946年4月18日晚上就是如此,那时,41岁的时尚大师还在为吕西安•勒龙(Lucien Lelong)工作。第二天,他将与战后最著名的实业家马塞尔•布萨克(Marcel Boussac)会面。这位“棉花大王”想举荐Christian Dior先生接任时尚品牌“Philippe et Gaston”的艺术总监。Christian Dior先生颇为踌躇。他深感事关重大,因为命运之神已三次指明等待自己的非凡命运:他在巴黎街头三次巧遇童年密友乔治•维格鲁(Georges Vigouroux)。后者与布萨克相识,并强烈建议Dior先生另奔前程。设计大师或许还在自问:“可这有什么好处呢?”他无法预测,这一决定将为高级定制服装和女士着装带来何等冲击,甚至连法兰西的时尚光辉也将从此照耀全球。
然而事有转机:Dior先生走在圣-奥诺雷大街(Faubourg Saint-Honoré)上,险些被地上一样东西绊倒,这东西好像故意要引起他注意似的。他转身走近,赫然发觉自己竟在英国大使馆前。他猛然忆起儿时在诺曼底Granville庄园,英伦三岛就在对面。童年时光与好友乔治•维格鲁映入眼帘。于是,他想到明天必须与马塞尔•布萨克先生摊牌的两难境地。Christian Dior先生俯身捡起那块从天而降的绊脚石:这是一颗明星,一颗将高级时装与奢侈品带向苍穹的明星,一颗为他指引前路的明星。答案必定是“好,我接受”。他明白,再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。但是,也不能无条件地说“好”。第二天,怀着对命运之星的笃信,Christian Dior先生向布萨克宣布自己拒绝接手“Philippe et Gaston”。但是,他准备以自己的名字自创品牌:“一切重新开始,从精神面貌到员工,连家具和工作地点也要焕然一新。”
热衷占卜
“机遇总会光顾拥有迫切期望的人们。”Christian Dior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。他对占卜、纸牌算命、命运征兆和预感无比痴迷,显然来自外祖母的真传。1919年14岁之际,他遇见平生第一位看穿自己命运的占卜师。年轻的Christian一有机会便要展示自己,他穿上吉普赛衣装,参加Granville市为士兵们举办的慈善游艺会。他用丝带把篮子绑在脖子上,贩卖女手相师的护身符。
一天的任务圆满完成,身着大长裙的占卜师邀他晚上前来看手相。“您恐怕会身无分文,但女人是您的福星。通过她们,您将大获成功,从中受益匪浅。但您免不了要长途旅行。”女人、美洲旅行、财富……事后无不应验。
女占卜师们伴随大师一生,抚慰他受伤的心灵,点燃继续生活的希望,甚至果断地为其职业生涯出谋划策。他最忠实的支柱之一——纸牌占卜师德拉哈耶(Delahaye)女士从1944年6月至1945年5月不厌其烦地预言,他心爱的妹妹凯瑟琳(Catherine)将从被放逐的集中营返回。坚定意念必将战胜逆来顺受、悲观情绪和无数男女的悲惨命运。最终,他的妹妹——年轻的法国抵抗运动斗士,果真在战争结束时从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(Ravensbrück)释放。这位占卜师还帮他作出改变人生历程的重大决定,这一决定也颠覆了时尚界……
Dior先生两次受邀自创时装品牌后,便跑去询问德拉哈耶。“她命令我说:‘快接受!答应他们!你要创立Christian Dior品牌。不管开始时条件如何,将来再不会碰上这样的好机会了!”他知道占卜师直觉准确。她已证实多次,自己的预言一向不差。英国大使馆前的命运之星不过是预感的确证。
迷信,Dior品牌的核心
1947年2月12日,Dior首次时装秀引发轰动,“新风貌”(New Look)树立了新风尚。1947年春天,女人们面目一新。全新的美好日子里,Christian Dior先生耐心等待幸运之花——铃兰的来临。迷信的他,悉心地在每位模特的高级时装下摆里藏上一朵干花的花枝,他也随身佩戴,片刻不离。他的夹克口袋里揣着一个宝盒,珍藏着钟爱的花朵。此外,他手边总有一枚双心四叶三叶草、一块木头、一块金子……数字游戏也备受青睐。数字“8”尤为魔幻。品牌时装店位于巴黎第八区,“最初的小宅后面,矗立一座崭新的八层大楼,容纳八个工坊,另有一座八层楼与之相连。”Dior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。数字“8”的性感形态显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曼妙风姿:“曲线清晰而优美,颈部明显,腰线深凹,臀部突出”,这正是天命之女的致命之美……即便在今天,Dior先生的癖好仍萦绕着品牌历史:东京银座的Dior精品店大厦楼顶上的幸运之星,以幸运数字命名的Dior VIII腕表,让面部绽放“MysticMetallics”神秘金属亮彩的2013年秋季彩妆系列,2013秋冬成衣秀的珠宝系列更在双手和耳畔点缀璀璨的幸运之光。妆点幸运符号的创作如此之多,仿佛绵绵不绝的好运能应声而来。
“新风貌”,一部传奇
1947年2月12日,轰动全球的胜利
在神奇的瞬间,珠玑妙语孕育出一段传奇。1947年2月12日10:30,蒙田大道30号布满来自巴黎Lachaume花坊花卉的大厅内,42岁的设计大师Christian Dior向媒体展示他的首个时装系列。美国《时尚芭莎》杂志主编卡梅尔•斯诺(Carmel Snow)对时装大师的才华笃信不疑。早在1937年,她就从Dior先生为罗伯特•皮埃特(Robert Piguet)设计的一款“英式咖啡”(Café anglais)服饰中窥见了大师的过人天赋。时装秀上,前所未有的曼妙侧影、修长剪裁、独特款型、窈窕腰身、魔鬼般的性感胸线,让她不禁惊呼:“亲爱的Christian,您的长裙带来了‘新风貌’!”一名路透社记者迅速记下这句话,飞快写在一张纸条上,直接从阳台扔给在蒙田大道等候的通讯员。于是,新闻在当天就传遍了美国!而法国报刊却因拖延一个月的罢工,远远落后。
美国记者通过电报描绘了自己的非凡经历,但他没料到,故事远非止于此。新闻一出,大西洋两岸一时激起千层浪。战争刚结束两年,而Dior推出的这套与其秉性如出一辙的时装系列,却将定量配给、世事萧条、生活重负、部队制服等种种现实抛在脑后。他,以无比认真的信念,为女人们重新拾回轻松自由的心态和寻求欢乐的艺术。从儿时起他便深知,无论处境如何悲惨,女人内心多少都会隐藏着这种力量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Granville的女人们传阅着来之不易的巴黎杂志,对上面的“时髦长裙”赞叹不已,合上杂志便跑去如法炮制。这都被儿时的他看在眼里。
Bar套装,“新风貌”的风标
Christian Dior的新风貌革命,书写了时尚历史的全新篇章,而且,每一笔皆由他亲手写就。他,仿佛一位坚忍的建筑师,在挺直的Stockman半身模特上反复锤炼,以顽强意志将设计草图里幻想中的衣装一一付诸现实。好友苏珊娜•卢林(Suzanne Luling)讲道:“就这样,他凭借强韧精神在模特上塑造出理想女人的身形,这就是他即将彰显的时尚新风。”他目标明确,手上没有半分犹豫。“我想‘建造’长裙,依照女性身形塑造优美曲线,显露腰身,彰显臀部,突出丰满胸线。为赋予模特更饱满的风姿,我几乎用了双倍密织棉布或塔夫绸,寻回早被忘却的传统。”1947年2月12日10:30,主持人用英、法两种语言宣布“第一款”作品。玛丽亚•特里萨(Marie-Thérèse)手捧第一款长裙,拉开舞会帷幕,九十款时装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陆续登场,娇丽侧影展现两大系列:数字“8”和Corolle系列。《Vogue》杂志时尚编辑贝蒂娜•巴拉德(Bettina Ballard)数月前已返回纽约,旅居巴黎15载,看惯了法国时装,她感到欧洲的一切都是死气沉沉。但是,她始终评论公允、目光独到,毫不掩饰对Dior创新天赋的钦佩之情:“我们目睹了时尚界的一场革命,同时,这也是时尚呈现方式的革命。”
Bar套装,在时尚摄影师威利•梅沃德(Willy Maywald)的镜头下获得永生:乳白色山东绸圆形燕尾束腰上衣紧紧贴合上身曲线,黑色皱褶短裙的敞口随步伐摇摆,优雅风姿前所未见。套装完美搭配一顶简单桀骜的黑色圆顶宽边帽,手戴长手套,精致皮鞋线条纤细,与在场各位女士脚上的方头鞋和坡跟鞋大相径庭。大师杰作层层拨开,宛如雏菊花瓣片片滑落,不仅展现了一种风格,更体现一个人严谨而快乐的精神风貌。
时装秀还呈现了海军蓝羊毛绉绸百搭套装,外套与领部相齐,胸部与燕尾处搭配口袋,纺锤形裙子展现无瑕数字“8”身形;Corolle系列黑色羊毛午后长裙,五枚大纽扣从胸部延伸至裙摆,展开神奇的皱褶;Jungle系列豹纹紧身衣;Soirée系列双层百褶塔夫绸海军蓝晚礼服……反正,无论是好莱坞明星丽塔•海华丝(Rita Hayworth),还是漫步大街小巷,虽不习惯引人目光,但已在战争中学会用缝纫机创造奇迹的普通妇女——如今,她们都希望展现这种“新风貌”。Christian Dior先生在日后称其为“回归文明世界幸福的理想”。
时装秀结束后不久,《ELLE》杂志刊登了一张玛琳•黛德丽(Marlène Dietrich)柔美双腿的图片,劝大家把握机会仔细欣赏这“世上最美丽的双腿”……我们恐怕很难再看到它们了,因为大明星刚订购了10套“新风貌”长裙,修长下摆将永远将其遮盖!法国《震旦报》(L’Aurore)大标题写着:Dior先生成为“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人”。一张照片上,两名妇女当街撕扯第三位妇女的“新风貌”服装,只因她们对面料长度感到震惊,难以容忍过于风骚的款式。这或许曲解了Dior先生的本意——塑造“花样仕女,有着柔美的肩膀,上身风韵多姿,腰身如藤条般细腻,裙摆如花冠般丰硕”,他只希望让女人们幸福快乐。他做到了。
“新风貌”革命诞生六十多年后,其精神仍是Dior迪奥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。“新风貌”是一场永不止步的革命。